Close
Close
Close

Close

2025-5-5 22:20:20

 

Greensheet 是孚昇電子 (Fusion Worldwide) 月度市場報告,詳細介紹了整個電子元件供應鏈中最重要的發展。四月份的報告重點介紹了關稅的波動對圖形處理器 (GPU)、積體電路 (IC) 和被動元件等多個產品類目的影響。此外,該報告還探討了客戶和廠商對持續緊張的貿易局勢、半導體生產的轉移,以及因中國大陸政策變化導致市場混亂等情況的反應。有關供應鏈動態、價格壓力,以及製造業投資等深入的見解更為 2025 年全球採購策略的演變提供了前瞻性觀點。

 

以下幾頁中提供的資訊基於從 Fusion Worldwide 孚昇電子收集的市場情報。 

 

關稅政策更新

目前狀況

  • 關稅波動持續:儘管最近的局勢有所改變,但整體情形和四月初相似。為期 90 天的暫停政策實施之前,「互惠關稅」一度引發了市場價格劇烈的波動和美股的大漲。 
  • 「臨時豁免」適用范圍涵蓋智慧型手機、個人電腦、傳統影碟 (HDD)、固態硬碟 (SDD),以及圖形處理器 (GPU),但不包括被動元件、連接器或電源供應器 (PSU)。這些產品仍需課徵 10% 的關稅。 
  • 供應緊張的被動元件的交貨期正在延長,比如鉭質電容。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 在 90 天暫停期結束之前,政府可能會隨時重新實施關稅。 
  • 對於更廣泛的半導體課稅有兩種可能: 
    • 根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 (IEEPA):該法案賦予了總統在緊急情況下加速關稅政策實施的權利——由於半導體產業的規模和複雜性,這項政策可能不適用。 
    • 第 232 條款 (Section 232):以「國家安全」為由的相關調查正在進行中。若此方案得以推進,預計將於2026 年初落實,屆時將引發類似 2018~2019 年間發生的提前採購和囤貨的情形。 

 

中國大陸出台「流片地 (COD)」政策

  • 中國大陸已將關稅判定標準從僅「原產地」改為包含「流片地」,即晶圓的製造地點。 
  • 這項政策將會對德州儀器 (Ti)、英特爾 (Intel)、亞德諾 (ADI)、美光 (Micron) 等美國本土的廠商造成影響,即使最終組裝在海外也無法豁免。 
  • 結果:如此一來,會造成大面積的混亂、發貨停擺,並導致大量重新貼標的工作。同時也加劇了中國大陸境內的供應稀缺和價格波動。

 

市場及客戶回應

  • 謹慎觀望:  許多客戶採取「觀望」的態度,暫緩大宗採購或依賴財務/採購部門來評估風險。 
  • 建立緩衝庫存:部分客戶在 90 天暫停期間提前拉貨,採購 DRAM、CPU 以及進行其他策略性囤貨。 
  • 生產轉移:  製造商正在將生產地點轉移到墨西哥、馬來西亞、越南或境內廠房,以減少受到中國大陸相關關稅的影響。 
  • 成本轉嫁:  企業開始將關稅項目納入報價,或調整下游價格。 
  • 營運中斷:中國大陸製造或含鋁材的組裝零件面臨海關延誤的情況日益加劇 
  • 下游需求疲軟:  OEM 廠商和系統整合商均表示,市場不穩定性導致訂單需求放緩。 
  • 部分領域影響不大:  美國本土和專注於雲端/服務器的廠商大體上仍未受到影響,需求依舊強勁。 
  • 供應端的影響。  越來越多的供應商和 OEM 廠商傾向於將庫存握在自己手裡,不再投放到現貨市場,導致供應緊張、報價趨嚴

 

產品動態

積體電路 (IC)

  • 意法半導體 (STMicro) 庫存水平大幅下跌與 2024 年相比,MFG 已不再面臨庫存壓力,並已停止批准特殊合約價格。 
  • MCU 與 MEMS 感測器的需求上升,導致市場價格波動。儘管如此,整體交期仍穩定維持在約 12~18 週。 
  •  意法半導體 (STMicro) 一直優先供應 MEMS 感測器。鑑於強大的市場容量,預示著這是一個未來非常有前景的領域。 
  • 德州儀器 (TI) TCAN 系列因產線升級持續出現供應問題,對汽車客戶造成影響。 
  • 根據供應端觀察,德州儀器 (TI) 自有庫存幾近耗盡(不包括市場上的現貨供應)。因 AI/伺服器應用需求上升,製造商 TPS5 系列的交期出現延遲。TLIN-Q1、TCAN-Q1、TPS5-Q1 等交貨期較長的汽車類產品,交期已延長至約 20 週。

 

中央處理器 (CPU)

  • 英特爾 (Intel) 已表示其 10 納米製程處理器將面臨嚴重的供應受限。特別是 Raptor Lake 系列的行動 CPU,預計要到 2025 年 8 月才能恢復供應。10 納米以下製程產品的影響尚待進一步揭曉。一級客戶已預期未來將出現供應缺口。 
  • 超微 (AMD) EPYC Genoa Turin CPU需求保持強勁,在企業級 AI 工作負載領域表現尤其突出。  
  • 近期 Milan 系列市場不確定性可能導致價格不穩定。屆時,產品定價可能會上漲。 
  • 受高階智慧型手機發布和人工智慧個人電腦日益普及的推動,高通 (Qualcomm) 的驍龍 (Snapdragon) 平台需求強勁。 
  • 英特爾 (Intel) Skylake 系列接到意外的停產通知 (EOL),需在 2025 年 9 月前完成最後採購,並於 2026 年 9 月前結束發貨。

 

圖形處理器 (GPU)

  • 輝達 (NVIDIA) 持續優先供應 Blackwell GPU 給主要客戶,因此提供給其他客戶的供貨量有限。 
  • 有報導指出,輝達 (NVIDIA) 優先將 GeForce 顯示卡賣給遊戲玩家,而非用於資料中心,導致 5080/5090 GPU 在第二季出現供應短缺。 
  • 市場對 RTX 6000 Ada 及 L40S 的興趣持續高漲。 
  • 隨著輝達 (NVIDIA) 宣布推出 RTX 6000 Blackwell 並轉移部分產能,RTX 6000 Ada 預計會出現供應緊張的情況。 
  • 相較於輝達 (NVIDIA) 的 4080,超微 (AMD) 的 7900XTX 在 AI 工作負載方面表現出色,愈發成為重視成本效益的資料中心在尋求高效能解決方案時最青睞的選擇。

 

主機板

  • 美超微 (Supermicro) 持續推動其策略性轉型,專注於整合式伺服器解決方案,目前個別主機板已停售。這導致市場對替代品牌的需求上升,尤其是以 Deepseek 為基礎的資料模型。 
  • 目前,採用 AMD 處理器的美超微 (Supermicro) 主機板出現了新的短缺情況,預計交貨期 (ETA) 尚未明朗。

 

網路卡

  • 由於折扣庫存已耗盡,博通 (Broadcom) 的 BCM56980 網路晶片目前的交貨期已延長至 50 週。 
  • 博通 (Broadcom) 宣佈將其網路元件的價格上調 8%,理由是原物料成本上升及關稅壓力。此次調漲影響的產品包含乙太網路控制器及光纖收發模組等。

 

RDIMM

  • 由於供不應求,DDR4 32GB/64GB 的價格正在上漲。 
  • 受 AI 伺服器採用率的推動,DDR5-500的需求也持續攀升。這類模組目前價格趨於穩定,但在第二季度可能會出現小幅上漲。 
  • SK 海力士 (SK Hynix) 確認,自 2025 年第二季度開始將每月上調其記憶體模組的價格。此決定是在材料成本上升以及一級 OEM 廠商需求強勁的情況下做出的。 
  • 三星 (Samsung) 正式宣佈 DDR4停產 (EOL),截止採購期限 為 2025 年 6 月,截止出貨日期為 2025 年 12 月。



存儲產品

  • 三星 (Samsung) 正計劃減少 SSD 和 RAM 的產量。與此同時,三星 (Samsung) 也在擴充高頻寬記憶體 (HBM) 和汽車類電子產品,以便抓住人工智慧 (AI) 和電動車 (EV) 市場的增長機會。 
  • 隨著主要製造商減產,SSD的價格預計會進一步下跌,。 
  • 主要的互聯網公司對 16TB、20TB 和 24TB HDD 的需求不斷增加,導致規模較小的客戶難以獲得訂單分配配。 
  • 由於製造商將重心放在更高價值的型號上,2TB-8TB 等較小容量的硬碟因此交貨時間延長的問題。 
  • 晟碟 (SanDisk) 已於 4 月 1 日起提價超過 10%,預計其他製造商也將效仿。 



被動元件

  • 根據最新的廠商動態,MFG 位於北海道千歲縣(Chitose) 的工廠已恢復營運,但僅限部分產品線。訂單的分配將根據客戶的優先級和使用量來決定。預計供應緊張狀況將持續到8月。 
  • 威世 (Vishay) 的 T55 和 T550 系列鉭電容目前的交貨期已超過 36 ,反映出工業和汽車應用的需求增加。 
  • 基美 (Kemet) 宣佈自 6 月 1 日起針對 2.5V–10V B 型電容器 (47μF–330μF) 實施漲價。 
  • 泰科電子 (TE Connectivity) 亦因原材料成本上漲, 4 月起對連接器產品進行調漲。 
  • 基美 (Kemet) 已對鉭電容實施 10-15% 的提價,同時將交貨時間延長 2-4 週。 

 

廠商新聞及企業動態

 

供應鏈趨勢:

 

想要深入瞭解 2025 年電子元件市場? 

請下載2025 年產業狀況報告》第 1  ,瞭解有關市場復甦、價格趨勢和未來主要挑戰的專業見解。 

 

 

Close

WORLD CLASS SERVICE.

Let Fusion Worldwide solve your supply chain needs.

EMAIL: info@fusionww.com GIVE US A CALL: +1.617.502.4100